张士平给“魏桥”留下了什么?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2019-05-31 12:40:00


  大众网·海报新闻邹平5月29日报道

  记者 王亚明 李露 见习记者 陈洋洋 崔雅伦

  5月23日,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因病逝世,享年73岁。

  5月25日,是亲朋送别张士平的日子。一如生前低调,张士平的告别仪式选在了略显简陋的邹平市殡仪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余人参加了他的送行。而在殡仪馆外,还有很多自发赶来送别他的民众。

  不同于富豪榜上那些负面缠身者,认可、敬佩、感念,张士平几乎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在当地,无论是官方,还是生意上的伙伴,抑或是魏桥在职、离职的员工,当地的民众,对张士平的评价都是一致的正面。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能做到这一点,少有能与之比肩者。

  如今,一代传奇谢幕。除了留下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外,他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能够做到丰碑与口碑共存,这或许才是张士平为“魏桥”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张士平一手创办的魏桥创业集团大门口。

  奋斗者张士平: 

  几十公里的路,曾手推小车去送货 

  关于张士平的故事,网上信手就能搜索出很多很多。这些故事,或真,或多了些演绎的色彩。但这些诉诸于文字的过往,远不如连日来我们在邹平采访时当面听着当事人讲述来得生动。

  这些人中,有张士平的发小、儿时的伙伴、曾经的同事、还有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张士平。而这个脱去了“首富”标签的张士平身上所凝聚的东西,才可能是他留给“魏桥”最宝贵的遗产。

  “小时候饿肚子是印象最深的事。”张士平的发小、老同事成旺峰回忆。张士平仅读到初中,为了补贴家用,他到当地油棉厂上班,推车、扛棉包。一扛就是十几年。

  谁也没想到,这个扛棉包的年轻人,有一天会打造出一个全球纺织和铝业“商业帝国”。

  作为张士平最初的“工作伙伴”,晚年的时候,成旺峰一直伴随他到邹平,住在离张士平的公司不远的地方。

  “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成旺峰说,年轻时候,他和张士平一起去外地送货,条件非常艰苦。两人曾用手推着小推车去邹平送货,几十公里的路,两人轮流推着去。

  “他以身作则,不和其他人一样退缩,他总是跑在其他人前面。1981年他当上厂长。他白天在厂里工作,晚上还要来回转车间。”成旺峰说。

  “他这个人太能吃苦,太勤劳!”年轻时和张士平一起工作过的老人边月太回忆说,张士平敢说、敢干。

  在村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眼里,张士平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即使当上厂长后,除了在工厂干活,他还本本分分干着农民的活,家里还养着猪、种着地。早上上班前给地里推上三大车肥,然后才去上班。

 

  1981年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时的张士平。(资料片)

  “张士平一生很节俭,绝不浪费。”张士平的几个老邻居告诉记者,身家几百亿之后的张士平依然朴素,看到掉在桌子上的饭粒会顺手捡起来吃,也经常会打包剩菜剩饭,不肯浪费。这一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得到了印证:张士平不小心把一块送到嘴前的鱼肉掉在了桌上。他几乎没有思考,直接用手捡起来喂进嘴里。这一幕不经意间被媒体记录下来。

  “这么大的老板,非常朴素和节俭。”魏桥村张镇强告诉记者,尽管张士平已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老板,但是出身贫苦人家的他,好的习惯仍然保持着。

  在当地,还一直传着一个故事:张士平一直用一部200多块钱的功能手机,因为怕丢失或者坏掉后找不到同款,他甚至还还买了10台做备用。偶尔,张士平也会拿出一部iPhone拍照,但这部手机除了用来拍照,还发挥另外一个功能:向旁人展示上面的铝材来自魏桥创业。

  吃苦、节俭、勤快、能干的本性,几乎伴随了张士平的一生。

  其实,对于张士平他们这一代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来说,“能吃苦、节俭、勤快、能干”几乎是共同的特质。只不过,能如张士平一样,在发达之后还能不忘本色的,并不是很多。

  这也是魏桥村的人们对这位故去的企业家赞不绝口的原因之一。

 

  张士平老家魏桥村大门口。

  成旺峰说,张士平一直到70多岁,仍在工作。 2018年生病去北京治疗以后,回来还在上班,有时候身体不好,甚至坐着轮椅在工作。老人们心疼地说,张士平舍不得自己一手创下的基业,总是想再多看一看。

 

  发小、老同事成旺峰回忆当年张士平往事。

  创业者张士平: 

  面对挫折苦想办法,最后却都成了机遇 

  张士平一生只干了三个行业,三个行业都干成了第一。

  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铝企业,全球90%的苹果手机后盖所用铝材均是来自它;

  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纺织厂,全世界生产的牛仔裤中,有无数布料来自它;

  打造的魏桥创业集团多次进入世界500强,2018年排到了前200位。

  在外人眼中,他近乎完美地抓住了每次历史机遇。但在他自己看来,其实是一路挫折无数。

  “我的一生都充满挫折,面对挫折只好想办法解决,最后都成了机遇。”张士平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也曾压力很大。

  他的创业经历印证了这句话。

  1981年,他迎来了国家放开粮油的机遇。但没过几年,年轻的张士平就迎来了第一个危机。

  当时棉花迎来大丰收,油棉厂的仓库全都堆满了,但偏偏又赶上全国棉花业大萧条,大量棉花滞销。据媒体报道,张士平去纺织厂推销棉花,曾一次次被拒之门外。

  张士平无奈,为了消化剩余棉花,他搞起了毛巾厂。仅仅三年,张士平的两个纺织工厂光是交税就达到了1260万元。这就是后来在香港上市的魏桥纺织的前身。到2005年,他已把魏桥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产品覆盖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今,魏桥纺织在全球横跨纺织、服装、家纺等多个行业。

 

  位于魏桥村的魏桥纺织公司老厂区。

  纺织扩大了,电不够用了!

  棉纺织企业是用电大户,魏桥一路扩张,被电困扰,尤其是电力紧张时候的拉闸限电,给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不甘心受制于电的张士平,决定建立自己的电厂,搞了一个热电联产模式。

  1998年,张士平建起了他的企业版图的第一家电厂。

  但难题很快又来了!生产的电太多了咋办?

  他决定上电解铝项目。2001年左右,张士平成立了“魏桥铝业”(中国宏桥),不到15年时间,成为全球铝业头把交椅。魏桥从汽车用铝、电子用铝,到医药用铝,以及各种包装用铝全都做,而且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全球90%的苹果手机壳所用的铝板材都是出自张士平的工厂。

  这些年来,魏桥集团常常在行业淘汰剩余产能时大肆扩张。在全国乃至世界,纺织、火电、铝行业,都常常是行业性亏损的大户,张士平的企业身处这三个行业,凭借压低成本、提升速度实现盈利,不但活下来,而且活得很潇洒。

  在2018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魏桥集团的位次仅次于华为、苏宁、正威和京东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排在著名的恒大、联想、万科、碧桂园等企业之前。

  按照排名,张士平和马云、任正非、王健林、马化腾这些国内热门的经济人物比肩,甚至排名在很多人之前。

  然而,他的“故事”却仿佛一直隐藏在那个偏远的农村。虽然后来一部分企业搬到邹平,但除了乡亲和员工熟悉他,外界知之甚少。

  媒体上很少见到有关他的采访。

  甚至他的家人、亲人、朋友都很少在网上公开露面。

  “很多人说这个魏桥是个谜,干啥都干成,干啥都干成全国第一。尊重市场、控制成本、提高品质,这就是我们的成功秘密。”张士平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中,能听出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行事也颇有鲁商的风格。

  “抓住机遇,每时每刻都跑到前边去,这就是魏桥成功的原因。”他强调。

  贡献者张士平: 

  什么是企业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交税和充分就业! 

  张士平多年的商业版图建立,离不开国家和家乡的支持。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张士平也一直没忘回馈。

  “邹平当地许多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说,张士平为邹平的税收做了很大贡献。”张士平老家魏桥村的好几个老人说。

  如他们所说,魏桥创业集团一直是当地甚至全国的纳税大户。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魏桥集团缴各级政府税金突破百亿元,达到109.23亿元。有媒体总结,这个数额,占到了邹平当年税收总额的50%以上。

  有媒体报道,有人向他提议现在国家有各种优惠政策,魏桥创业集团可以申请减免部分税收。张士平坚定地说:“改革开放给予魏桥创业集团的第一红利就是放宽搞活的政策红利,企业在用工等各方面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这就是最大的红利,魏桥创业集团不会在减免税收上做任何文章。魏桥创业集团缴的是中国税。”

  “什么是企业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我总结起来只有两点,那就是积极交税和充分就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上,张士平曾高调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除了最直观的税收,张士平及其魏桥创业集团对当地更大的贡献应该是打造出了全球第一的支柱产业以及围绕魏桥而形成的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由此而产生的税收、就业等贡献,巨大而无形。

  记者查询了邹平近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魏桥的三大产业之一,铝产业也成为政府报告中经常提到的词语,并且带动了以铝为中心的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邹平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涉铝产业发展成为邹平第一支柱产业,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基地入选全省首批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称2011年以来,财政收入保持合理增速,税收占比由68.5%提高到79.3%。其中,2016年,邹平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76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0家。

  2019年的邹平政府报告中提出,要突出铝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航空用铝、动车及轨道交通车体、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新材料,力争3-5年原铝产能全部就地深加工。加快铝谷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开展铝产品线上交易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年内入驻涉铝企业100家以上,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在招商方面,也特意提到了加大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招商力度,力争年内主营业务突破260亿元。

  而在全国百强县的榜单上,邹平能够频频上榜,张士平及其魏桥创业集团的贡献当是功不可没。

  共富者张士平: 

  解决了16万人的就业,想让大家过好日子 

  5月25日上午10点,邹平市殡仪馆大门外。一位魏桥员工的家属抱着一束鲜花在烈日下等待两小时,就是为了来送他们的老董事长最后一程。

  “张董事长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我们非常感激他!”这位捧着一束鲜花来送别张士平的女子姓杨,她和丈夫18岁就在魏桥上班,在魏桥工作20年,夫妻两个有了房子、有了两个孩子,还有了奔驰车。

  “如果没有张董事长,我们可能一直在村里种田。”杨女士说着哭了起来,她说得知张士平去世的消息后,她们一家非常难过,远在南方出差的丈夫特意叮嘱她,一定要去现场为老董事长送一束花。

  和杨女士一样,很多员工感激张士平。因为他,他们一家有了工作;因为张士平,本来是农民的他们,在城里有了房子、车,有了稳定的生活。

  “我工厂中16万名员工15万名是农民工,努力给他们涨工资,一年向农村转移资金70多亿元,努力带动了农民的致富。”张士平对自己的一生评价很简单,他认为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无数次经历困难的时期,他没有大批量裁减员工,而是主动接过了解决就业的社会责任。

  张士平的魏桥,解决了16万人的就业问题。

 

  魏桥创业集团涨工资时工人喜笑颜开。(资料片 来自魏桥创业集团官网)

 

  魏桥创业集团员工中,有15万农民。(资料片)

  “因为我是从农民参加工作的,在农村长大,深深感受到一个农民要想参加工作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张士平曾在一次表彰大会上说,“特别是在80年代,有一次我们工厂招工,当时就有几千人夜间排队报名,我受到很大的震撼。”

  除了当地的人,张士平也给很多外地人留下了“饭碗”。

  “广东、新疆、黑龙江……”在张士平走后,不管是在老家魏桥村,还是邹平的职工生活区,都仍聚集着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对他感恩的人们。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想让大家过好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涨工资”。根据数据,从2010年起,张士平6年时间共为16万职工普涨工资17次。如今,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5月24日下午日落时分,在魏桥职工生活区的幼儿园门口的操场上,放学后,几个小女孩放学后在念着诗……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儿童在玩耍,老人们三三两两凑着聊天,小区里还有有秋千、健身器和篮球架。

  这是张士平的企业16万职工生活区的写照。

 

  魏桥创业集团职工生活区。

  有员工家属透露,张士平给职工盖房子相当便宜,十几万就能买一套,而且不收水电暖费用,如果离职,交回房子后,房款全数退回。

  张士平还留下了一个重视读书的氛围,除了建设大量优质幼儿园和学校。他还在魏桥创业集团设立了一个“考大学”奖学金。多年来,凡是公司正式职工的直系子女通过高考考入国内大学的。高考成绩600分以上,奖1万元。高考成绩700分以上和滨州市高考状元,大学学费,由公司全额承担。

  长者张士平: 

  “偷吃三粒花生米被开除的员工”其实一年后被召回厂继续上班 

  在魏桥创业集团,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使是没见过张士平的人,也仿佛和他是相识多年,很多人甚至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张士平给的。

  很多人都知道张士平的铁腕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士平因为“能吃苦、勤劳”,当了邹平第五油棉厂的厂长。也是在那时候,王石、柳传志的公司刚刚成立,后来和张士平合称为山东“二张”的张瑞敏,到青岛电冰箱厂当了厂长。

  那个年代,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很多单位管理松散,人浮于事、连年亏损。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一件小事:当时,厂里收进来大量花生,有一次一个年轻职工偷偷吃了三粒,张士平知道了,把他开除了。张士平还规定:迟到时间长,要罚一个月工资。从那之后,整个厂里的风气扭转了。

  “他是一个很强硬的人,说一不二。”成旺峰说。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张士平内心深处其实更有温情的一面:“因为偷吃三粒花生米被开除的员工”其实在一年后被召回厂继续上班。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我年轻时看着一屋子花生也可能会偷吃。那是个好青年,处罚他是为了警示全厂工人,如果大家都吃都拿,企业就没法干了!”张士平曾说。

  张士平的“铁腕”获得了当地人绝大部分人的深深理解和支持。村里人都称他为“好人”,而很多他并不认识的员工都称他为“恩人”。他去世后的第二天,魏桥村200多村民自发组织去看他,为他送别。

 

  魏桥村张士平搬家前的老宅子。

  “几十年来,无论企业多困难,他从来没拖欠过工人一分钱工资。”张士平的老同事成旺峰说。

  张士平日常出差,一般都是一个人拎上包就走,不带随从。张士平曾表示,他非常看不惯有了职位、财富或权势就带上一大班随从讲风头和排场的人。

  “他老婆也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张士平的发小成文玉夫妇说,张士平的家风很好,父母为人很好,妻子也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很低调。在公开新闻中,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就算后来张士平有了亿万身家,“一点都不像那种富太太的穿金戴银的那种”,成文玉夫妇说,在张士平的创业过程中,妻子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

  “每年都会给老年人每人发3000元钱,还邀请同龄的老年人去城里一起过老年节,请老人们一起吃饭。”张士平的发小成文玉说。

  “他曾对大家说,我多咱(永远)都忘不了咱乡亲们”。张士平的老同事成旺峰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几名村里的老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老邻居成传秋哭着说,张士平身体一直挺好,70多岁了还打篮球,前年还和他掰手腕,精神状态很好。

  张士平去世后,在网上有大批网友留言表示悼念,在这些留言中,有魏桥的员工、家属,有前员工和合作者,有被他精神感动的网友和路人……

  “山东最有名的民营企业家,他一生最喜爱的称号是劳动模范,不是首富,是他带领着16万员工走向富裕,给16万个家庭创造了稳定收入,我作为一名员工,深表痛惜,老董事长一路走好!”

  “2003年就在张董事长公司工作,是他带我找到真正自我,是他让我找到贤惠老婆,是他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老董事长走好!”

  “刚刚看到张董事长去世的新闻,心情很沉重!!!这是真正值得山东人尊敬的企业家!!2017年,我被公司派到邹平新一电厂,张董事长对邹平人民的贡献及付出,是我所震惊的!”

  魏桥人的敬业精神是我见过的所有企业中最值得赞赏的,张董事长给普通员工的待遇,也是我钦佩的!老董事长,祝您一路走好。”

  “为国创业,为民造福,是您一生不变的追求,12年风雨相随,今日难说再见,愿您一路走好!”

  ……

  25日下午,张士平的告别仪式结束后,邹平下起了雨,属于张士平的不平凡时代悄然落幕。道路不远处是几座雾隐隐中的青山,这山并不高,静静立在一片即将褪去青色成熟的农田不远处,像一幅水墨画。

  返回滨州大众网首页>>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