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城区道路保洁进入“冬季作业模式”

来源:滨州日报

2019-12-05 16:03:00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滨州已经进入冬季。城区道路保洁作业根据气温和地温条件进行了调整,正式开启“冬季作业模式”:全天气温≤2℃,停止洒水、洗扫作业;气温≥2℃,以地面不结冰为标准,进行洗扫、湿式扫路和局部精度清洗作业。

  洁净的城区环境,离不开环卫作业车辆设备。现有的环卫作业车辆包括洗扫车、扫路车、洒水车、雾炮车、路面养护车等,通常情况下,这些车辆相互配合,进行洒水、清扫、冲洗、降尘等多机种立体化作业。

  但在冬季,为防止路面结冰,保护机械车辆,就要进入“冬季作业模式”了,气温低于2℃时,带水车辆是不允许作业的;在气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表温度达到5℃以上,我们会利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温度高的时间段,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洗扫、湿式扫路作业。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路面结冰,洗扫车作业时会选择在马路的阳面追着太阳作业,洗扫路面留下的水渍会快速蒸发,不会结冰,带来安全隐患。

  【环卫知识科普】教你识别环卫作业类型

  1、洒水作业(特点:水由车体向车辆两侧和后方高压喷水,没有扫刷)

 

  20吨洒水车

 

  8吨洒水车

  2、洗扫作业(特点:位于车辆底盘中部的扫刷旋转清扫路面,后侧喷杆约45°向地面喷水高压清洗)

 

  8吨洗扫车

 

  3吨洗扫车

  3、湿式扫路作业(特点:位于车辆底盘中部的扫刷旋转清扫路面,扫盘上部有喷嘴,没有喷杆,出水量较洗扫车小很多。要与洗扫车区别开哦~)

 

 

  5吨湿式扫路车

  4、高压冲洗作业(特点:车辆前端高压冲洗装置约垂直角度高压出水冲洗路面,作业宽幅略大于车宽,不向车体两侧高压冲水,要跟洒水车区别哦~)

  5、雾炮冲洗(特点:雾炮车辨识度高,车辆尾部有一个大的“炮筒”,向车辆后上方高压喷射水雾)

 

  6、人行道微水降尘冲洗(特点:作业装置单侧朝向人行道高压出水)

 

  人行道微水冲洗降尘

 

  人行道“风炮”微水吹洗降尘

  7、精度清洗(特点:采取人机配合方式,作业车辆一般静止停放,人工持手持枪冲洗)

 

  【温馨提示】:正规的环卫作业车辆都带有“单位门徽”、“环卫作业喷涂式样”、正规牌照、警示爆闪灯等标识,驾驶人员穿着环卫工装,请市民朋友们注意观察,环卫作业时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对环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另外,入冬以后,遇气温低的天气,环卫车辆全部停止作业。但有些社会洒水车不顾气温低道路结冰危险,还在清晨清洗工地带泥上路造成的道路污染,路面遗留的水存留后结冰,给过往行人、车辆带来危险,请大家一定注意安全,在经过这种情况的路段时绕行或保持警惕,安全第一!

 

  这可不是环卫作业车辆,门徽不同,车体喷涂不同,车型不同,驾驶员不着统一工装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作也许不足为奇,但请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您举手之劳,可以让环卫工人们忘记冬天的寒冷,忘记凌晨就开始工作的疲惫。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真心、热心给这个冬天增加一点温度,给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的美丽!

  【科普小常识】地温与气温的区别

  1.地温(ground temperature),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单位,摄氏度(℃),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地面温度是大气与地表结合部的温度状况,用地面温度表测定,其感应部分水银管的上半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而下半部分则埋入土壤中。地中温度是地面以下任何深度的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直管地温表或插入式地温表测定。地面在白天和夏季温度高,夜间和冬季温度低,日、年变化明显。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气象站一般观测地面以及地面以下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40厘米,80厘米,160厘米和320厘米深度的地温,以及地面每天的最高、最低温度。地温资料对农、林、牧业的区域规划有重大意义。

  2.气温(air temperature),通常人们用大气温度数值的大小,反映大气的冷热程度。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我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读做摄氏度。人们就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了温度计,并将其安装在特殊的装置内,对气温进行自动连续监测。温度表通常被放在离地面1.5米高处的百叶箱内,一天观测3次~4次,我国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人们把同一天中多次观测的气温之和除以观测次数,就得出了这天的平均气温,称日平均气温。日出以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净得热量,温度升高。此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气温也上升。到了正午,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气温也随之上升。此后,太阳辐射强度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得到的热量仍比地面长波辐射推动的热量还要多,地面储存的热量仍在增加,所以地温继续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到午后一定时间,由于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使地面得到的热量开始少于推动的热量,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热量由储存转为亏损、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一时刻通常在午后一小时左右。随后,由于地面热量不断地亏损,气温便逐渐下降,一直下降到清晨日出之前地面储存的热量减至最少为止。所以,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由此看来,一昼夜间气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接受太阳辐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即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数量和向外放射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数量之差。如收入多于支出,则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反之,则减少。在正常情况下,气温与地温相差1.6-2.3℃。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