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逼真微缩馒头窑、文姜祠 留住那些博山老建筑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6-10 10:47:00


  文/图 记者 王兵 任灵芝

  在退休工人孙绪峰眼里,家里的任何东西都能变成他手下的建筑用材:酒瓶上的一个拉环、书包上的一个铆钉,经过巧妙地构思和搭配,就成了微型建筑物上的一个景观。他制作微型建筑的材料也很特殊,是一次性筷子。“有时候,一块栏杆半个小时都粘不上去,就得慢慢地、一点点来,这需要很大的毅力。”靠着毅力,没有任何建筑和设计功底的他,用筷子做出了馒头窑、文姜祠等建筑的微景观,他还计划还原一些跟博山有关的老建筑,“这些东西越来越少,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我想让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家里闲物都是宝

  6月6日,记者来到博山福清苑小区孙绪峰的家里,在这里,每走一步都能发现小惊喜:茶几上的烟灰盒是他用木头和酒盒上的拉坏做成的,花架是他用木头一点点粘起来的,电视柜上的小车、房子、雕塑都是他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做成的……这些东西匠心独具,每一个造型都是他根据物品的特点用心制作,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今年61岁的孙绪峰曾是一名退伍老兵,退伍后在工厂一线工作,他没学过建筑,也没学过设计,这些微景观都是他研究实物之后凭印象勾勒出来的,制作过程中一边粘贴一边调整。“就是凭着自己的印象在脑子里构思,一点点琢磨,一点点制作。”孙绪峰说,他平时就喜欢收集这些小东西,“在我这里没有废品,一块小木头、一个铁盒,甚至是废弃书包上的铆钉都是我的制作工具。”看到这些物品,孙绪峰脑子里就会出现想要做的景观。

孙绪峰展示他做的馒头窑微景观。

  筷子做出微景观

  在他家餐厅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座微型的泰母行宫:亭宇楼阁、雕梁画栋一应俱全,就连房檐上的铃铛也形象逼真。“这都是用一次性筷子一点点抠出来、粘起来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孙绪峰介绍,“这边摆放的是我老家的微景观,这是我结婚的时候住的房子,那边是我母亲住的;这个是文姜祠,那些是馒头窑……”

  记者注意到,这些微景观都是用一次性筷子做成的,每一件都非常逼真,堪称原建筑的微缩版。

  这么小的景观,要用一次性筷子一点点裁制、打磨、粘贴,需要非常大的毅力。“一坐就是一上午,有时候光粘一个栏杆就要半个小时,得耐着性子一点点往上弄,非常费力气,但我很喜欢这种创作的乐趣。”去年,孙绪峰从工厂退休后,开始尝试做微景观,“刚开始做一些小摆件,后来就想着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孙绪峰说,博山的馒头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老建筑正在消失,“我想留下这些文化遗产,让后人也了解这些东西。”就这样,他做出了馒头窑、文姜祠等微景观。接下来,他计划做赵执信公园的微景观,还打算还原博山一些消失的老建筑,把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