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首例:让步车站改造 400岁古槐搬家

来源:鲁中晨报-鲁中网

2019-04-26 10:09:00


4月24日,位于淄博火车站南广场改造片区的华泰社区内,两台吊车小心翼翼地吊起了一棵400余岁的古槐树,帮它搬家。

古树移植前,施工人员正在绑扎钢管保护树枝。

施工人员正在焊接钢板制作土球。

古树起吊。

古树顺利移植到新家。

  文/图 记者 王莉莉

  古树,记载着历史发展的年轮,是一代代人的记忆传承,更是一片区域良好生态的标志和象征。位于淄博火车站南广场改造片区的华泰社区内,有一棵生长400余年的古槐树。改造工作中,按照反复论证后的规划设计,古树需要为城市发展建设“让路”。古树的“生死存亡”,牵动着周边广大百姓和城市建设者的心,如何保证古树顺利存活下来?经过多部门前前后后4个多月的共同努力,4月24日,这棵见证着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古树顺利“搬家”。

  》》抉择

  当车站改造遇上百年古树

  华泰社区内,有着一棵历经岁月洗礼,生长400多年的古槐树。按照火车站南广场改造计划,古树生长的地方在未来将成为一处地下出入口,该处设计对于整个“大建设”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这棵古树对于周边百姓来说,见证了历史和发展,所代表的是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古树的去留,引起了附近百姓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城市建设者们的重视。是去是留?又该何去何从?

  为了这棵代表着一段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古树,春节前,规划设计部门、建设部门等单位进行过多次实地调研和论证,最终受限于实地情况,不得不做出了最后的抉择——挪树。然而,对几百年的古树进行移植,难度十分大,这在淄博历史上尚属首例。

  如何将“拦路”古树“挪窝”,在城市发展与历史传承上做好文章,成为一道考验城市建设者智慧的难题。“古树名木是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活着的文化。城市要发展,历史和文化更要传承好,古树必须活下来。”春节前的火车站南广场建设调度会上,火车站南广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再难,也要做好古树的移植和保护工作。

  》》考量

  当古树命运遇上百姓期望

  一棵古树,记载的是城市变迁往事。

  这棵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的古树,据相关部门推测,树龄在400年以上。“打小就在这棵树周围长大,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竟已经成了老头儿。”华泰社区一位老人回忆说,自小时候起,这棵古树就矗立在那,“希望它能保留下来,这是老一辈给咱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采访中,老人充满感情地望着古树说。

  为给周围百姓保住这份“念想”,安全移植古树成为城市建设者们势必要攻下的“山头”。为此,火车站南广场建设指挥部从年前就提出了“保全”方案,专门从四川省国光古树名木保护研究所邀请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综合考量后,决定将古树在原有位置往南迁移约500米。“移植地点的选择,一方面从实际地质情况和古树的生长环境考虑,另一方面要兼顾这个片区未来的整体建设效果。最为关键的是,城市建设要充分尊重百姓感受。我们最终决定,古树仍旧保留在华泰社区内,附近的百姓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火车站南广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方案敲定后,移植前期采取了大量的预备和保护措施,直到4月24日,时机来了。

  “移植前夕,对古树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输液’,给树木增加充足养分,确保‘身体’机能达到最好状态。”据施工方朱秀伟介绍,他们最终采取的是最古老、最稳妥的古树移植方法。“看,树木底部的土球和所用的钢材保护措施,加起来的重量有70吨左右。”4月24日下午,随着该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古树周围均用钢材进行了井子架支撑,树木根部带有边长6米、厚度1.5米的方形土球,土球周围用钢板固定,土球底部用顶管进行了焊接。在现场,据猪龙河项目建设负责人明卫东介绍,由于淄博当地的土质较松软,属于沙质土,在板箱加固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小面积塌方。为了使古树在整个起吊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土球完整,现场专家临时调整方案,对土球底部进行了钢管加固,作为对底座的保护。以此来保证移植过程中古树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古树移植的成活率。据悉,为了这个“庞然大物”顺利“搬家”,不但出动了两台130吨的吊车和一台承重50吨平板拖排车,更是为此次“搬家”专门修建了一条长度500余米的便道。即便是在所有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整个“搬家”过程仍旧持续了近一天的时间。“从起吊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每一个动作都是小心翼翼。直到古树顺利落地的那一刹那,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进步

  当城市发展遇上历史传承

  当天,一名在现场目睹了移植过程的市民忍不住拍手叫好:“古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生态财富,也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保护古树,就是在保护城市生态,就是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通过这次历经曲折的古树移植,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建设者们的用心,真心为他们点赞!”对此,火车站南广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发展变迁,样貌随之改变无可厚非,但是,该保留的历史记忆和传承的文化元素,应该加以保护和珍惜,这是对历史和发展的尊重。”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火车站南广场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十分注重对古树名木及历史文化遗迹的传承和保护。从400多年的古树到古建筑,再到猪龙河上的“玉猪龙”雕塑及沿途有价值的树木,从设计之初到施工过程中,多方都在确保这些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元素得到有效保护。前期,指挥部开展了普查工作,摸清了改造区域内古树名木和古建筑的数量、现状,一一登记在册并制定了保护和修整计划。根据统计,此次火车站南广场改造中,对1株古树名木、1处德日式古建筑及沿途20余株有价值的大树采取了集中保护措施。

  “城市建设,不仅要改善百姓生存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更要传承好优秀的文化,实现城市建设与历史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树老弥坚”,城市也是如此。他们将在努力打造绿色智慧示范区的同时,让百姓依然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