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蒋义东与他生命中的“铜响乐”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04-18 09:35:00


为了更好地定音,蒋义东每天敲打自己制作的铜响乐器,练习听音。

蒋义东制作的铜铃声音非常悦耳。

蒋义东正在制作铜锣,并为铜锣定音。

  文/图 记者 康嵩 伊巍 通讯员 翟兆京 杭永

  周村铜响乐器加工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工人们打制的各类铜响乐器,音色纯正,闻名于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周村铜响乐器不仅被国内各大戏剧名家、音乐团体选用,还是庙会佳节、游艺扮玩、搭台唱戏必不可少的乐器。

  2006年,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作为该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义东功不可没。

  4月11日,记者一行来到周村古商城,与蒋义东面对面,聆听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一路敲敲打打的难忘历程。

  历史悠久 享誉海外

  周村铜响乐器的渊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王启贵、王启朴兄弟。兄弟二人早先是制作铜质生活用品的,如铜盆、铜勺、铜镜等。因见民间响铜乐器需求量大、销路好,就转而专攻铜响乐器。货郎串乡所用的月锣,卖糖者所用的尖边锣,扮玩时所用的踩锣,很多出自王氏兄弟之手。

  到了清乾隆15年(1750年),柴念池在周村创办铜器作坊——聚合成,继承王氏兄弟所产铜响乐器产品的技术,在生产月锣、手锣、彩锣的同时,进一步钻研生产了开道锣、奉锣、苏锣、光锣等。

  至清末,京剧的广泛流传加速了周村铜响乐器的发展。1915年,聚合成在光锣的基础上创制了“虎音锣”,它能打出横音,浑厚圆润,宛如虎啸,很适合京剧中老生、青衣、花脸戏的伴奏,效果奇佳。虎音锣一出现便引起了戏剧界的重视,一度有京剧舞台必用周村锣的说法。极盛之时,包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京剧名流戏班都来周村购买虎音锣。

  到上世纪30年代,周村铜响乐器有锣、钹、铃、钗等多个品种。生产业户有80余家,40多个品种,规格型号百余种。仅锣就有十多种,小至寸余,大至四尺。

  行业没落 独具“匠心”

  2006年,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蒋义东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提到蒋义东,不得不提到他的淄博鲁东乐器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国营鲁东乐器厂。蒋义东说,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该厂生产的新编钟演奏的。1979年,蒋义东进入国营鲁东乐器厂工作,从事铜响乐器制造。

  聊起周村铜响乐器行业的没落,蒋义东认为这是一种历史趋势:“传统民族乐器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加上铜响乐器制作需要纯手工完成,技术要求高,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多种因素注定了铜响乐器行业的衰退。”

  原国营鲁东乐器厂因经营不善破产后,作为厂里的一名老职工、老匠人,蒋义东将面临绝迹的周村铜响乐器制作工艺重新拾了起来。1995年,他自筹资金成立乐器厂,从事铜响乐器的制作生产。

  时至今日,蒋义东和家人仍在烟熏火燎的厂房中,一锤一锤敲打着曾经辉煌的铜器,对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性传承和保护。

  千锤打锣 一锤定音

  在周村古商城景区蒋义东的乐器店门口正中,悬挂着一只大号铜锣。

  蒋义东称,每天清晨,周村古商城都会在虎音锣浑厚圆润的横音中开市。虎音锣打出的横音宛如虎啸,浑厚悠长,声声动人。

  蒋义东指着店内的商品告诉记者,乐器只占了周村铜响乐的一类,另外还有铜器和响器。铜响乐器制作从最初的铜胚锻压到剪圆成型、戗镟抛光,到最后的定音,要经过无数道繁琐的工序。

  “这其中,定音是最难的,完全是手工活,靠的是经验、听觉。”蒋义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前面一系列加工工艺都是为了能够使各种铜响乐器发出标准的音响,所以定音这道工序显得尤为重要。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需要长期练习,并非一朝一夕能学会,我在铜响行业干了10年了,才摸出了门道。调音调不准,就失去了乐器本身的意义。”他补充说道。

  融入生命 责任传承

  从小时候看着父亲做铜响乐器,后来自己进厂上班,到现在掌舵淄博鲁东乐器有限公司,将老手艺一点点传授给儿子和徒弟们,蒋义东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目前,他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更好地保护该非遗项目。

  蒋义东表示,他现在不敢轻易接大单子,主要是生产规模达不到,影响正常交货期。从年初到现在,他已经推了不少大单子。

  “现在干这行的人太少了,毕竟每一个铜响乐器都是经过千百次纯手工的锤炼。”蒋义东告诉记者,另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铜响乐器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下降,一些丰富经验的工匠被迫转行另谋出路。

  不过,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铜响乐器手工技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周村铜响乐器老字号将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蒋义东满怀憧憬地说。

  个人简介:

  蒋义东,男,1963年出生,淄博周村人。山东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师,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蒋义东出生于铜响乐器制作世家。爷爷蒋玉峰1940年开办铜响乐器作坊,1956年国营周村鲁东乐器厂成立后,父亲蒋立德进厂继续从事铜响乐器制作。1979年,16岁的蒋义东继承父业,开始学习铜响乐器制作技艺,他先是在铜响乐器车间当化铜工序学徒,继而掌握了原料的配比、熔炼温度以及焙烧、锻打、铸坨、整形、调音、抢镟、定音等技术。经过二十几年的时间积累,熟练掌握了铜响乐器制作的全部过程和制作工艺。蒋义东制作的铜响乐器手法独特精湛、坚实耐用,发音圆润洪亮,远销国内外,为周村铜响乐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非遗知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7年起将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9日。其间,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将集中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