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管家”赵长征:从业28年 带8人守护上万个家庭

来源:鲁中网-鲁中晨报

2018-11-22 15:58:00


赵长征背着工具包入户,为用户解决供暖问题。

赵长征为刚交费的用户打开阀门。

    记者 张琦

  淄博的2018年供暖季已启动近一周时间,供暖情况渐趋稳定,可供暖人的工作却时刻没有停歇。一件棉袄,一辆电动车,一个装有扳手、螺丝刀的工具包,这就是淄博热力“供暖管家”赵长征的所有装备。作为淄博热力新区分公司“供暖管家”班长的他,带着8个“战友”守护着淄博新区160万平方米,上万个家庭的温暖,这也是赵长征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季要为之忙碌的责任。 

  早出门晚下班 午饭时间常错过只为家家暖 

  “喂,什么情况,现在怎么样了……”11月21日上午,记者在淄博热力新区分公司见到赵长征时,他正风尘仆仆地赶回公司,衣服上还沾了不少灰尘,此时他正通过电话与其他“供暖管家”沟通一小区单元管道漏水的问题。 

  今年50岁的赵长征,是淄博热力的老员工,今年是他工作的第28个年头,目前是淄博热力新区分公司“供暖管家”的一位班长。新区分公司的供暖面积是300多万平方米,他和他的8个“战友”负责了160多万平方米。 

  “知道你在这等着,这不回来了,一会还要出去呢。”赵长征告诉记者,自打供暖季开始,作为“供暖管家”就得经常出去服务。今年,由于公司热态运行时间提前了近一个周,住户的投诉普遍少了许多,但这边电话量还是不少,主要是供暖费刚交的住户需要开阀门,住户是老年人不会排气导致供暖温度偏低等问题。 

刚刚从公司离开的赵长征便接到了关于供暖的电话。

每每进入用户家中,赵长征都要穿上一次性鞋套。

  “多的时候能有50多个电话,本月13号跟14号是我们最忙的两天,午饭忘了吃更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怕错过晚饭点,都得提前跟公司附近的快餐店打一声招呼。”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8、9点回家是赵长征冬天的工作常态。“没办法,开阀门需要家中留人,有的住户早上要上班,我们只能早出门。再说了,供暖的事儿都是急活儿,哪还管是不是上班时间啊。” 

  上门解决问题为主  耐心服务用户不带情绪工作  

  记者查看赵长征随身的工具包发现,里面有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为了防止入户影响住户家中卫生,还准备一次性的鞋套,粗略估计能有6、7斤重。碰到没有电梯的老小区,无论是入户维修还是开关阀门,赵长征都得背着工具包一层层的爬上爬下。 

  11时许,书香门邸小区1号楼的一位用户刚交供暖费,需要开阀门。得知情况后,赵长征便迅速骑上电动车上门解决问题。在打开用户的阀门后,赵长征还穿上了鞋套入户查看暖气片的情况,不一会儿的功夫,暖气片就温乎起来。“这算是运行比较好的,有的还需要再排排气才行。”用户刘先生也对赵长征的工作感到满意,并表示感谢。 

  “故意找茬的用户很少,但会碰到态度不好的。咱只能耐心地向用户解释,一遍不行就两遍,上门还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坚决不能带着情绪工作。有些事,咱得懂得换位思考,暖气不热或者管道漏水,这用户肯定着急,我们能够理解。”赵长征向记者说道。 

钳子、扳手、螺丝刀,这都是赵长征的“武器”。

  随后,赵长征又来到亨泰花园,帮助一用户地暖排气。赵长征说,有的用户通过电话可以指导他完成,有的必须要上门服务。无论是哪种方式,作为一名“供暖管家”就是要第一时间解决用户的问题。 

  从维修工到“供暖管家” 他见证了供暖行业变化 

  1990年,22岁的赵长征便进入淄博热力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锅炉维修工人,如今他是淄博热力新区分公司“供暖管家”班长,28年的时间,赵长征见证了供暖行业变化,在那个年代,绿色供暖、智慧供暖这些名词想都不敢想。 

  “我刚工作那会儿,都是烧锅炉,工人推车烧煤,锅炉水直供居民家中,没有环保设施。那时候的锅炉工人工作量非常大,干完活,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赵长征说,后来换热站出现了,热源通过换热站输送到用户家中,它可以连续运行,24小时不间断地为用热户提供热量。 

从小区刚出来的赵长征,马上要到另一个小区继续工作。

  “再看看现在,都是智能化操作了。以前换热站每个管道阀门都需要自己拧,还不好控制,现在,淄博热力已经实现了智慧供热、按需供热,用电脑远程就可以操作,方便又高效。在热源方面,淄博热力在4年前便率先停运所有自备锅炉房,并着手展开绿色清洁能源供热的研发利用,自备热源全部改为工业余热热源等清洁能源。”赵长征向记者说道。 

  作为一名50岁的淄博人,赵长征对供暖方式的变化深有体会;作为一名老热力人,他更对供暖行业的变迁感受颇深,同时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着信心。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