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奉献者 兢兢业业幕后人——记淄博“公交医生”杨成峰

来源:鲁中网·海报新闻

2019-05-13 16:45:00


  记者 杨雨桐

  人们常常用“手到病除”来形容医生医术的高明。如今,这个词同样可以用到公交车维修工的身上。每当车辆遇到各种“疑难杂症”时,他们总能快速找到问题对症解决,以保证公交的正常运行。每一辆在马路上奔驰的公交车,保障着成千上万的市民出行,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付出。“默默无闻奉献者,兢兢业业幕后人”很好地诠释了他们的职业。 

杨成峰为车辆底盘进行检查。

杨成峰所在车间的各项荣誉挂满了墙。

  从平凡走向不平凡 “一个故障就是一道命令 

  在淄博公交的维修队伍中,有这样一位“领头羊”,他先后被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市十大金牌工人”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叫杨成峰,现任淄博市公共汽车公司车辆维保检测中心保养维护车间主任,负责着车辆的维保、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技术难题攻坚,他从最初的机修工成长为车间主任,匠心逐梦,注解着一个平凡的工作者的不平凡。 

  2004年7月,杨成峰走出技校的大门,满怀热情融入一线修理工作中。某个夏日的一天午,杨成峰准备交班,这时,一辆126路公交车因柴油发动机发生故障被拖回厂里根据以往的经验,他立即判断出故障原因这种故障排除难度较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有可能会耽误线路运营,他二话不说,立马换回工作服,拿起工具,上车干了起来。在烈日高温下,扑在发动机就像扑在一个火炉上一样连续工作个多小时,最终及时排除故障。出来时,看到他脸上的汗水与油污交融在一起,同事们笑他像“包黑炭”。 

  一个故障,就是一道命令。2012年,保养厂日作业量由6台到8台,再到9台,并且又新增了公交抢修作业。当时技术过硬的修理工人手不够,杨成峰就主动请缨,不管时间早晚,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有次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他接到一个现场报修电话,当他到现场一看,发现车辆下面是雪和冰渣,由于车底盘较低,他只有脱下重的棉衣才能钻进车底进行故障排除,由于身穿单衣且空间狭小,维修进度变得比平常慢很多,作业完成后,他身下的雪、冰都已经融化,身上的衣服也跟着湿透。 

  每每看着自己维修后的车辆安全平稳地驶上营运路线时杨成峰觉得流再多汗都值。努力、勤奋、肯钻研,成为了他成长成才的基石。 

在维修车间里,杨成峰为年轻同事进行技术指导。

杨成峰(左三)与他朝夕长处的一线同事们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团队的力量才最重要  

  保养厂刚刚组建,人员大部分是青年技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实习学员。杨成峰便把自己在工作中擅长的发动机电脑检测知识,毫不保留地和班组里的年轻人一起分享,针对班组成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他结合保养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传身教,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知识和修理经验,手把手地教,使岗位新人们尽快掌握技修要领。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班组的年轻人在保养过程中都能自觉规范工艺操作,做到“错报不错修、漏报不漏保”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注重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帮助,使班组关系和谐融洽。班组职工有困难,他主动关心、排忧解难,经常和大家交谈沟通,引导大家“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带领全班共同进步。杨成峰常说,“其实很多成绩就不是他一人的,正是有了大家的紧密配合,才能出色的完成生产任务,和全班人员一起共甘苦,为车间分忧解难,团队的力量才最重要。  

  为了引领职工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双提升,2015年他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从引导车间职工从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开展技术交流和探讨,研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集思广益破解工作中的壁垒问题。如今的保养维护车间30余名员工,同样是以90后为主的年轻队伍,可虽然年轻,但在杨成峰带领下已成为一支有技术、肯吃苦的精英队伍。连续四年先进集体,一人获得山东省公交维修技能大赛第六名,多名员工参加市级技能比武均获得优秀成绩。2018年,车辆维保检测中心成立全国第一家国家电控实训中心,各地的维修人员队伍纷至沓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成峰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一个又一个公交人 

杨成峰的一些发明创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不少劳动强度。

车间的年轻人们在保养过程中都能自觉规范工艺操作,做到“错报不错修、漏报不漏保”。

国家电控实训中心里有一台供学员们实践学习的公交车底盘构造,均是杨成峰与同事们拆装完成。

为了检查出故障原因,杨成峰与其他维修工们经常要钻进发动机舱。

  从学技艺到建新功 “搞不明白绝不撒手 

  打铁需要自身硬,修车更要技艺精。所以,一名出色的汽车维修人,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更要具备干好这项工作的过硬本领。初入岗位时,做为一名技校毕业生,杨成峰深知自己的文化知识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学理论、钻技术、看流程、走现场,并结合车间实际反复推敲 

  工作期间,杨成峰阅读了大量的与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先后自行学习了《车辆构造》、《机械基础》等技术理论,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研究、揣摩,搞不明白绝不撒手。在从事修理的十年间,他在一次次的检修工作中摸爬滚打,积累实战经验;在一次次的保养大修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在一次次的事故抢修处理中积蓄自己的工作能力;又在一次次的行检工作中储备自己的专业知识。他相信只有做到了“厚积薄发” 

  2016年6月杨成峰参与设计发明了“一种自动喷漆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在2016年7月参与设计制造了“一种制动鼓轮毂拆装小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为车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风险。而像这样的发明创作,在杨成峰的车间里已有七八个。 

  从一个毛头小伙一路成长为维修保养车间主任。有人也不解地问杨成峰“凭你的技术到别处去干一定比在这儿强多了,何必在这儿奉献呢?”每逢此时,杨成峰依旧是淡淡一笑,说道:“是公交培养了我,教会我修理技术,给了我施展自己的平台。当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企业给我关心和帮助我要把我丰富的修理的技能、我几十年积累的修理经验奉献给这个岗位,回报企业。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