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贾樟柯:江湖里的人是有魅力的
由贾樟柯执导,赵涛、廖凡主演的电影《江湖儿女》9月21日正式公映。从被曝杀青,到入围戛纳,备受期待的贾樟柯镜头下的狂暴江湖以及江湖儿女呈现的情深义重终于浮出水面,引起广泛关注。9月24日,贾樟柯接受记者采访对影片进行解读。
江湖里的人 是有血有肉、有魅力的
《江湖儿女》讲述了巧巧与斌哥跨越17年,历经相爱与背叛、分离又重逢的故事。影片中的故事从2001年讲起,一直到2018年,原本情深义重的两个人在17年的漫漫岁月里浮浮沉沉,在情义、责任、梦想和现实的洪流中苦苦挣扎。再相遇,远去了江湖恩怨,沧桑了白发红颜。
贾樟柯想拍江湖的故事由来已久,在他看来,江湖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动荡、激烈变革的时代,江湖也意味着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江湖里面的人是有血有肉,特别有魅力的。他表示,“江湖跟我们每个人也息息相关,大多数人都是离开家乡去外地闯荡江湖,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这种四海为家漂泊的感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
影片选择2001年作为故事的起点,贾樟柯有自己特殊的用意。“我想拍一个时间跨度比较大的电影。”贾樟柯解释道,2001年是世纪之初,那个时候旧的江湖道义原则跟新的价值观混在一起。而且2001年也开始进入互联网生活时代。影片中,还出现了“企业化”的字眼,“我觉得这是整个电影的一把钥匙,我们所说的江湖变迁,其实企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之后,可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贾樟柯想写一个新的变革时代,而且是自己所经历的,跟自己的生存体验是相吻合的。
忠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
在《江湖儿女》中,很多观众看到了贾樟柯之前的作品如《天注定》《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的影子,有人说这是贾樟柯对一个阶段的总结。而贾樟柯把《江湖儿女》当成是一个长篇小说式的写作。他表示“它时间跨度比较大,空间跨度也比较大,从山西到三峡,从三峡到武汉,从武汉到了新疆,从新疆又回到了山西,7700公里的大的空间转换。”此外,影片中出场的人数比较多,除了巧巧和斌哥外,还有徐峥版民间科幻作家、张一白版重庆股神、张译版小镇杰出青年等,他解释道,闯江湖的就是经历不同、操着不同口音、身份不同的人。
对于《江湖儿女》出现自己其他影片中的元素不被一些影迷理解,贾樟柯回应,一个导演只有忠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忠实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人跟事,所描写的人才是电影最有价值的部分。“总有一些人对很多人跟事是一直无法忘却、无法离开的,我可能就属于这种人,我无法离开我喜欢的人群。”
人和人不会一直有情 但需要有义
在《江湖儿女》中,赵巧巧为了斌哥付出了很多,最终斌哥还是没有留在她身边。很多观众认为在贾樟柯镜头下的江湖,女人更重情义,对于廖凡所饰演的斌哥,则给出了渣男的评价。而贾樟柯却认为,如果观众认为他是渣男,也是一个让人心疼的渣男。“廖凡饰演的是一个迷失者,这次写剧本也是我第一次开始对男性有一种反思。”贾樟柯表示,电影中,儿女是同等重要的。廖凡这个角色是一个有情有义、江湖豪情四射的男性,逐渐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这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无非是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多年之后我们再看,才会体察,会原谅。
影片最后,斌哥问巧巧为什么收留他时,巧巧回答,虽然无情了,但江湖上还是有义的。贾樟柯表示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不会一直有情,但义是需要的,义意味着做人的底线,一种恻隐之心。
引发观众的共鸣 也是电影的胜利
《江湖儿女》上映五天票房超过5000万元,这对于贾樟柯来说已是惊喜。他知足地说道,“上映两天半,影片获得了超过3500万的票房,打破了自己上一部影片《山河故人》的记录。”贾樟柯说,本来以为这个电影应是长线的,但没想到已经有这么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影片上映后,很多人自发写文章谈论《江湖儿女》。在贾樟柯看来,一部电影能激发这么多人的共鸣,就是电影的胜利。
片中的插曲和背景声,同样也很有特点,《浅醉一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多次出现。贾樟柯表示很喜欢《浅醉一生》这首歌,最早听到这首歌是小时候在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喋血双雄》中,“每次听到它都能闻到江湖的味道,闻到那种赤诚相爱的味道,所以《江湖儿女》我又用了这首歌。“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是一个电影的魔术,贾樟柯表示,舞台上演唱的部分是他12年前在三峡偶然拍的,我觉得这很契合巧巧跟斌哥分手后的心境,就用上了。舞台下赵涛坐在那儿听歌是去年拍的。后期制作用高超的技艺,把跨越12年时空的演出变成了同一时空里的戏,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在影片中几个关键情节处,背景声加入了大鼓,比如,电影开始,镜头随着赵涛进入茶楼,鼓声带领观众进入斌哥生活的地下社会等。贾樟柯表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回忆过往,能够记住的就是一些重要的瞬间。这些鼓声意味着刻骨铭心无法忘怀的几个时间点。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欢迎拨打鲁中网新闻热线0533-5355377,或关注鲁中网小鲁哥微信公众平台(lznewscn)发送。线索奖由硅元瓷器赞助,最低50元,上不封顶!硅元瓷器,“第一国窑”,走进中南海三十年!